查看原文
其他

地产“商”机

傅林林 凤凰WEEKLY地产 2023-02-07

作者 | 傅林林

编辑|曹蓓

差不多十年前,龙湖集团创始人吴亚军时常会站在刚开业的重庆北城天街二楼,数当日的客流量。

这是龙湖第一个天街项目,那时她和她的团队心里充满了忐忑。

到了2022年上半年,龙湖天街已经在30多个城市开了65座。整个龙湖集团经营性收入110亿元中,商业租金的收入达到46.5亿元,占了将近一半。

长久以来,在中国房地产市场,商业地产被打上了“投资周期长”、“资金沉淀多”、“缺乏退出机制”等标签。与住宅开发“高周转”带来的红利相比,商业地产虽然很多开发商都有所涉及,却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。

但是在今年上半年房企的财报中,与传统的开发业务相比,商业地产开始表现出它的韧劲。

除了龙湖外,新城、宝龙等房企的商业部分在上半年都有着不错的增长。

即便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,根据联合资信发布的数据,四大一线城市租金水平较为稳定,上海零售物业空置率有所上升,深圳则呈现出较好的活力。

在今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,吴亚军说,现在不是看风险,反而是看机会的时候。

商业固然是地产行业调整周期中的机会之一,但风险中的机会,却往往伴随着重重难题。

机会来自何处?

在更早之前,吴亚军在龙湖内部做过一次极端的假设,如果一套房子都卖不出去,还要支付员工工资、银行贷款、供应商款,这些钱最终大部分还是要从租金来。

“租金是相对稳定的,所以即使现在销售市场有波动,但商场可以正常收租就会过得相对舒服。”龙湖内部人士向《凤凰WEEKLY地产》表示。

但要获得持续稳定的租金,并不容易。世邦魏理仕华北区研究部负责人孙祖天向《凤凰WEEKLY地产》称:“其实大部分开发商收入还是严重依赖房地产,商业地产的规模很小,租金收入很难填补地产业绩的下滑。只有那些布局早、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才有一定的可能。”

从半年报的数据来看,租金收入增长较为明显的房企,也大多是在早期就在商业领域有所布局的几家。

长三角起家的新城控股主打的商业品牌吾悦广场,上半年租金收入增长了16.6%,达到44亿元。

半年报显示,新城控股在全国135个城市布局了189个商业项目,新城控股持有的重资产项目达到了116座,开业面积1189万平方米,出租率96%。

闽系房企旗下的宝龙商业上半年营业收入也同比增长8.2%;归属于控股股东净利润2.4亿元,同比增长18.2%。

另一家商业地产的代表性房企华润置地,今年上半年购物中心租金收入按年下降6.2%至61.9亿元,但公司称,这是因为受到了减租影响。剔除该项影响,华润上半年的租金收入实际增长14.2%。

孙祖天向《凤凰WEEKLY地产》分析称,受前两年疫情影响,租金的整体基数变低,随着消费的恢复,租金收入增长也是正常现象。但他强调了商业地产租金收入的稳定性,“只要持续营业,就会产生现金流。”

但目前来看,租金上涨基本上集中在这一领域布局较早的头部企业,商业地产的两极分化变得明显。“头部企业因为已经建立了成熟的运营模式,即便出现退租,他们也能在短期内实现招商,所以租金压力比较小。”孙祖天说。

“除了租金,还需要观察盈利能力,”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高级董事植栋梁则认为,租金和盈利都比较好的企业才健康。“未来只有产生了利润的租金才能够帮助企业穿越周期。”

除了提供稳定的租金,这些持有型物业也为房企融资提供了便利,对于融资环境仍然较为紧张的房地产行业来讲,无疑是拓宽了一条通道。

新城控股董事兼总裁梁志诚在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介绍,1-8月,台州黄岩吾悦广场、泰安泰山吾悦广场等20座吾悦广场经营性物业贷落地,累计获得融资62亿元左右;经营性物业贷债务久期约8-10年,融资成本约6%-8%。

不过,对于持有型物业的融资,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考量。

一位龙湖内部人士对《凤凰WEEKLY地产》坦言:“龙湖的经营贷大概200多亿,但现在做的很少了,因为我们的债务都是通盘考虑的。一些已经开业的商场现金流能够自给自足的,就没必要去做贷款。经营贷周期比较长,利率比较高,做了会提高我们的融资成本,没必要我们不会去做。”

“蓝海”难进

虽然在行业的下行周期,商业地产的优势开始显现,但从整体上看,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。

上述龙湖内部人士表示:“对租金而言,同店增长还是能够守得住,但销售额方面,同店上半年确实有所回落。销售额跟抽成是挂钩的,我们现在抽成的占比很小。”

“商业运营的门槛很高,需要多年的积累,这跟住宅开发完全是两个赛道,要靠自身的资产运营能力和招商能力。以前住宅的钱太好赚了,开发商没那么大的动力去转型做难的事情。”孙祖天坦言。

这就使得很多企业虽然在商业地产有布局,但并未积累过硬的运营能力。

近几年的土拍市场基本都会要求开发商自持部分业态。去年杭州土拍中,最高的自持比例达到了40%,如果开发商并没有很好的商业运营能力,开出来的项目会带来特别大的压力。

植栋梁表示:“对于持有大量核心商业地产并已经在经营的开发商来说,这是稳定器;对于缺乏运营经验且项目地缘优势薄弱的开发商来说,这可能就是烫手的山芋。”

外部环境的变化,也在考验着房企们在商业领域应对风险的能力。

受疫情影响,上半年各个开发商都对旗下的商户进行了减租,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地产的收入也产生了影响。

以华润为例,按照其披露的业绩,上半年租金收入为61.9亿元,同比下降了6.2%,但实际剔除减租影响是上涨了14.2%。也就是说,华润上半年减租金额大约为13.4亿元。

宝龙商业也曾在中期投资者会上称,对所有因为疫情停业期间的一半租金做了减免,还给予了商户三个月以内的租金缓缴期,所以截至6月30日,宝龙商业收缴率来到了历史低谷。

对于规模较大的地产商来说,这类的减免或许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。一名头部房企人士称:“我们上半年没有减租,下半年会有一些。上海的减免力度是最大的,有些商户的固定租金直接免掉,但主要就是免去那2个月。北京可能会谈一谈,能减半的减半,但不会全免,全盘算下来免大概3亿左右,影响不大。”

但对于商业收入占比较高的企业来说,这一部分对他们的业绩影响就很大。

一家商业地产公司内部人士对《凤凰WEEKLY地产》描述了当下的困境:“首先,我们也面临着偿债的压力;其次,减租对我们的投资方、合资伙伴、小股东的利益是有影响的。此外在减租在实际执行中,差异极大。可以说是一个项目一个办法,一个商户一个流程,非常复杂,稍有不慎,多减了少减了,都会出问题。”

努力变“轻”

几乎所有的房企都在寻找安全、平稳穿越周期的方法,而轻资产似乎成为大多数的共同路径。

早一步经历风雨的万达,几年前就体会了持有大量重资产项目对其现金流的影响。经过多轮抛售资产,万达开始全面走向“轻资产”道路。

根据中诚信国际评级报告,截至2022年3月末,万达商管轻资产模式项目数量占比升至32.14%。

更多的房企正在跟进,让步伐变得更“轻”。

龙湖集团CEO陈序平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,今年龙湖开始有轻资产项目的开业,现在总共在手的近130个项目,里面有近20个是轻资产项目。

“市场有些存量资产,业主方需要有优秀的商业运营商去盘活,就会找到龙湖。这方面也是作为龙湖商业的一个重要补充。”

宝龙商业也对投拓方式进行了改变,将对于一些优质业主手中持有的第三方项目,采用小股操盘、前期垫资、借款等方式介入项目。

万达商管常务副总裁王志彬曾在一次公开场合称:“随着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,我相信房地产在支持重资产的发展上可能越来越难,某种程度上会提供一个契机,由资本推动整个商业地产的发展,这个时候给轻资产的发展带来一个非常好的契机。”

如今这个契机似乎已经开始显现。

相当一部分中小开发商和本土开发商有拿地的方案,但是没有专业的能力和技巧,需要专业的商管团队提供。此外,与重资产管理相比,轻资产的扩张速度也大大超过后者。

但是,速度需要依靠资产运营质量来保障。

师从万达的爱琴海商业,是红星美凯龙旗下的商管平台,去年曾一度传言要赴港上市,但目前未有进一步消息。几年前,红星美凯龙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车建新曾对外宣称,2020年要在全国建成100个爱琴海购物中心。公开资料显示,目前爱琴海旗下包括未开工的项目超过了100个。但极速的扩张使得部分项目经营不善,其在北京的太阳宫和大兴的爱琴海项目,均被业主方解约。

“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看资产运营表现如何,毕竟你运营的是别家的物业,业主方肯定也有自身的要求,如果没有明显的增长,甚至无法覆盖业主支付的运营费用,这样的轻资产很难继续。所以,地产企业去做轻资产门槛也很高。”孙祖天向《凤凰WEEKLY地产》表示。

一位商业地产分析师则向《凤凰WEEKLY地产》表示:“从我们的经验来看,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先经历泡沫再到撇清泡沫的过程,轻资产输出也逃不过这个规则。所以,现阶段的轻资产运营方,不能过度追求规模化,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,才能真正做到长久的健康发展。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